编者按
1999年,科技工作者们有了一个新称谓——科技特派员。多年来,宁夏科技特派员践行科技惠农的初心和使命,用智慧和汗水浇灌产业发展的美好图景。他们着力解决农民生产经营中的科技难题,不断提升农民运用适用技能脱贫增收的能力,给群众带来获得感和幸福感。10月21日,在科技特派员制度推行20周年总结会上,记者采访了科技特派员赵顺山。让我们一起听听他讲述坚守初心背后的故事。
今年51岁的赵顺山是中卫市沙坡头区林业技术服务中心干部,高级林业工程师,果树专家。1992年以来,他一直在基层从事林果新技术、新品种的推广示范及果农技术培训,特别是2002年9月被聘为科技特派员后,把科技创业与本职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,十几年如一日,不忘初心,热心为产业服务,为中卫市的林果产业作出突出贡献。近日召开的科技特派员制度推行20周年总结会上,赵顺山被通报表扬。
赵顺山(右二)对果农进行技术指导。(照片由受访者提供)
贴心,是群众对赵顺山的评价。
2013年,罗永信移民搬迁到沙坡头区迎水桥镇鸣沙村的时候,有心积极响应政府提出的“搬得来稳得住,逐步能致富”的号召,却因缺少种植技术,深感心有余力不足。
根据规划,该村全村种植枸杞600亩,赵顺山负责栽培技术指导。当年,枸杞苗木成活率就达到了95%以上,并且挂果。
项目通过验收后,赵顺山主动和科技部门联系,留下来为乡亲们服务。多年来,赵顺山凭借自身技术优势,助力当地果树生产,使果树成为农户脱贫致富的“摇钱树”。赵顺山在永康镇、宣和镇,采用课堂讲授和田间实际操作相结合的方式,让农户能学到实用技术。在进行田间现场指导,解决农户生产难题时,他将培训班的学员按村建立微信群,根据果树生长季节发布技术信息,通过微信聊天、视频等形式为村民解疑释惑。
赵顺山每年举办各种形式的果树种植技术培训班80多期,培训农户3000多人次,发布各种技术资料、技术信息200余条,入群农户达到3500人,服务地区的果树产量和品质明显提高。
多年来,赵顺山围绕设施果树栽培,实施了2009年至2014年中卫市科技发展项目以及2012年自治区科特办专项项目。从2007年起,他又在南山台5万亩苹果提质增效示范基地进行新技术,新品种的推广示范。
2018年6月,赵顺山主动到宣和镇永和村驻村扶贫,成为一名驻村工作队员。他走村入户,随身携带修剪工具义务为农户修剪果树,受到大家好评。经过努力,这个贫困村全部脱贫。永和村建档立卡户李强说:“我们就需要赵顺山这样的好干部。”2019年7月,他又主动承担了常乐镇康乐村、思乐村的果树技术服务。在他的指导下,果树成为沙坡头区农民脱贫致富的特色产业。(记者 高菲 )